本站讯 6月28日上午,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,省领导陈建文、王曦、吕业升、黄武出席并为获奖代表颁奖。

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向晓梅代表研究团队上台领奖
会议强调,全省社科理论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,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,努力在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,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,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、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战略任务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,持续深化改革创新,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,奋力推动广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再上新台阶,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。

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4年创设,每两年举办一次。本届我院共有12项科研成果获奖,其中一等奖3项,二等奖3项,三等奖6项,创历史新高。院党组书记郭跃文,党组成员、副院长向晓梅出席会议。改革开放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兼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邓智平,哲学与宗教研究所原所长杨丽婷,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世红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会议。
我院黄彦研究员团队编撰的《孙文全集》、郭跃文研究员团队研创的著作《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》、邓智平研究员团队撰写的决策咨询报告《深化粤澳科技创新合作的几点建议》荣获一等奖,邢益海研究员、任志宏研究员团队、李源研究员团队荣获二等奖,杨丽婷研究员、邓江年研究员、李任远副研究员、郑姝莉副研究员、陈斐然助理研究员和吴伟萍研究员团队荣获三等奖。获奖项目所涉研究领域涵盖经济学、管理学、哲学、历史学、社会学、法学等多个学科,既有结合学理化阐释和体系化论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,面向学科前沿和学术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,也有回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应用决策研究,彰显出我院学术成果库日益充盈丰实,学术显示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好势头。
我院将以本届获奖项目较多为新起点,继续锚定省委赋予的“广东社科界研究阐释新思想的主力军、广东基础学科建设的省代表队、省委省政府最重要的新型智库”新定位和建设高水平一流新型智库目标,聚焦主责主业,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,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研究阐释,深入开展前瞻性、基础性、储备性研究,推出更多高质量科研成果,为广东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全面繁荣、走在前列,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获“第十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”一览表
序号 | 等次 | 类型 | 成果名称 | 作者名单 |
1 | 一等奖 | 著作 | 孙文全集 | 黄彦、李吉奎、丁旭光、莫世祥、黄健敏、倪俊明、漆德红、陈桂明、刘路生、李振武、李兰萍、张金超、刘世红、王杰、李玉贞、李廷江、赵军、柏峰、高文平、萧润君、蒋海波 |
2 | 一等奖 | 著作 | 中国经济特区四十年工业化道路——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| 郭跃文、向晓梅、万陆、吴伟萍、林正静、燕雨林、陈世栋、胡晓珍、张拴虎、曹佳斌、李源、刘佳宁、杨娟、童玉芬、任志宏、梁育民、宋宗宏、高怡冰、范西斌、杨秀琴、陈志明、左晓安、王茜、龙建辉、刘城、梁德思、刘作珍、陈茜、郭楚、刘冬平、黎紫涵 |
3 | 一等奖 | 调研 报告 | 深化粤澳科技创新合作的几点建议 | 邓智平、欧阳卿、刘炜、谷雨、蔡丽茹、黄硕、刘洁 |
4 | 二等奖 | 著作 | 方以智禅学研究 | 邢益海 |
5 | 二等奖 | 调研 报告 | 关于“加快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”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| 李源、陈志明、刘城、严若谷 |
6 | 二等奖 | 调研 报告 | 着眼未来、长短兼顾、对症下药、固本培元:系统解决香港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| 任志宏、符永寿、梁桂全、吴天青、郭跃文、肖智星、林志鹏、陈茜、左晓安、林仲轩、刘作珍、梁育民、胡国胜、郭楚、郭杰文、全玲艳 |
7 | 三等奖 | 著作 | 走出虚无主义的深渊:路径与反思 | 杨丽婷 |
8 | 三等奖 | 著作 |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广东海洋经济 | 邓江年 |
9 | 三等奖 | 论文 | 陆海视域下群岛认定规则碎片化研究 | 李任远 |
10 | 三等奖 | 论文 | “请客不收礼”:道义关系调适与农村宴请新现象研究 | 郑姝莉 |
11 | 三等奖 | 论文 | 垄断双边平台的价格策略和数量策略设计问题 | 陈斐然、朱道立 |
12 | 三等奖 | 调研 报告 | 加快构建公共卫生应急产业体系 推动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| 吴伟萍、曹佳斌、陈世栋、 向晓梅、胡晓珍、郭跃文、 万陆、宋宗宏 |
(文/图 科研处)